|
阿難明白這一點了,
所以他知道他很快就要成佛了!
宣化上人慈悲開示:
“禮佛合掌,得未曾有,於如來前,說偈贊佛:妙湛總持不動尊,首楞嚴王世希有”
“禮佛合掌,得未曾有”:就合起掌來,向佛叩頭;這個法,是從來都沒聽見過的!怪不得世界每一個人都歡喜人家讚嘆自己、說自己好,佛的弟子也讚嘆佛了!所以這個世界好名的人,或者說:“你真好啊!你是第一啊!”喔,他抱著這個“第一”,就歡喜得不得了!現在佛的弟子也贊佛,禮佛合掌;所以我的弟子讚嘆我,我也歡喜!
“於如來前,說偈贊佛”:在佛的面前,就作出幾句偈頌,來讚嘆佛。這是阿難他又顯露顯露他的文學,他多聞,這個文學這么久都沒有用著了,所以現在要說幾句偈頌來讚嘆佛了!
以下這兩句偈頌,是阿難以他多聞的、非常的學問,做出來的偈頌。這是讚嘆佛、讚嘆法、讚嘆僧的。
“妙湛總持不動尊”:這一句是贊佛的。
“妙湛”,是贊佛的法身;佛的法身是遍滿一切處的,“妙湛”這種的境界,就是這個法身的境界。
“總持”,就是贊佛的報身;佛的報身,是猶如陀羅尼。梵語“陀羅尼”,此雲“總持”,這是“總一切法,持無量義”。佛的報身,是圓滿的;因為這“圓滿”的意思,就屬於“總持”,所以總持就是贊佛的報身。
“不動”,是贊佛的應身。說佛的應身,是應以什麼身得度者,佛就現什麼身去為他說法。譬如應以佛身得度的,佛就現佛身,去度化這個眾生;應以辟支佛身得度的,佛就現一個辟支佛身,去度這個眾生;他這種因緣,應該以大富長者身得度的,佛就現大富長者身,去教化他。可是雖然佛現出這么多的應身,但是本體是不動的;他不動道場,而教化眾生,這是佛的應身。
“尊”,就是佛的一個名稱,佛叫“世尊”。
“首楞嚴王世希有”:“首楞嚴王”,這一句是贊法的。
“世希有”,這三個字,是贊佛、贊法兼而有之。佛也是世間希有的,這個法也是世界希有的,所以說“首楞嚴王”。“首”,就是第一;首者頭也,就是頭一樣。第一義就是第一種,那么第一種究竟是什麼呢?楞嚴王嘛!就是這個究竟堅固三昧之王的楞嚴大定。
“楞嚴”,就是究竟堅固;這個究竟堅固的定,在諸定之中為定王。這個“定王”,並不是說國家的王叫“定王”,這就是我們修定力裡邊的一個王,王於三昧;這“三昧”就是正定正受。這個楞嚴定,是在正定正受之中的一個法王,法中之王。
“世希有”,“世”,是世間;也就是“有情世間”和“器世間”。楞嚴定在這個世間,最稀有不過了!很少很少的。
“銷我億劫顛倒想,不歷僧衹獲法身”
“銷我億劫顛倒想”:“銷”,就是消除了。“億劫”,百萬曰億。這個“劫”,我前幾天曾經講過。一個劫,就是十三萬九千六百年;那么積到一千個十三萬九千六百年,這算一個小劫;二十個小劫,算一個中劫;四個中劫,是一個大劫。這個“億劫”,就是從無始以來到現在,不知道有多長的時間了。
銷我億劫的什麼東西啊?“顛倒想”。這種顛倒想,不是從今天有的,也不是從昨天有的,是從什麼時候有的?從無量無量劫以前,一點一點地積累而成的。
所謂習氣,就是顛倒想的一個母體。這顛倒想,就是由習染而養成的,養成這種顛顛倒倒:以是為非,以非為是;以黑做白,以白做黑。譬如,我們這兒現在有個白文天,就叫他“老黑”,不叫他“老白”;這就是給他倒叫著,顛倒過來,這就叫“顛倒想”。
現在並沒有這么個人,這是舉出來這么個比喻,你就容易明白了。人家想這樣子,他一定想那樣子;總要有一個特別樣子,做一個特別的境界給人看,這樣子就是顛倒想。
“不歷僧衹獲法身”:“歷”,是經歷。“僧衹”是梵語,翻到中文叫“無量數”。經過三大阿僧衹劫,才能修成佛。由初發心到初地前,這算要經過一個阿僧衹劫這么長的時間;由初地再到七地,這又要經過一個阿僧衹劫的時間;由八地到妙覺──就是成佛了,這又要經過一個阿僧衹劫。這三個阿僧衹劫,這三個無量數,究竟是多少呢?這個數目啊,是一個大的數目!
那么阿難因為聽見佛說這種微妙的法門、微妙的開示,就令阿難現在開悟了,開悟他不需要經歷三大阿僧衹劫這么長的時間,就可以得到法身。
“獲法身”的“獲”,就是得到;這個“得到”,並不是“證得”,這是“悟得”,他是悟得了法身的理。
若是正式證得這個法身呢?
還要修去!還要再往前去用功。所以他說現在我“不歷僧衹獲法身”,他知道他不需要經歷到三大阿僧衹劫那么長才成佛。他現在明白這個常住真心性淨明體了,知道自己和所有這一切的外邊色相,都是如來藏中那個妙明的心。他明白這一點了,所以他知道他很快就要成佛了!
恭錄自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淺釋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