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發表於 2-8-2023 21:43
|
顯示全部樓層
|閱讀模式
來自 中国–香港 电讯盈科有限公司
布施,要有三種「清淨」
依據印度大班智達布達師利
看法,布施要具備三種清淨:
一, 境清淨
二, 物清淨
三, 心清淨
這個「境」指布施的「對境」
布施給誰「物」指布施的東西
「心」是指「要具備菩提心」
🔸🔹第一種清淨:布施的對境
第一種「清淨」指「對境」
經典「提到有三種」
🔸功德境:具有功德者,
例如佛法僧三寶。
🔸利益境:對你有恩德利益者,
如父母親友。
🔸痛苦境:需要照顧的人,
如病苦、窮困者等。
🔸🔹我們提到「上供下施」其實都包含在「布施」中,必須清楚瞭解一點,有些人認為佛教僅提及要「上供諸佛」並未提及要「下施照顧病苦、窮苦者」或知道佛經有如此道理,但不知如何做,因此很重要的是要知道,佛教不僅包括「上供」也包括「下施」。
🔸🔹「功德境」對象,許多經論都談到是指上師、僧團,其中會談到「供養僧寶功德利益是非常大 」因為「僧寶」不僅有供養功德,還因此得到對境「受用」的功德,因為三寶之中「僧寶」是唯一能示現「受用」供養對境,其他供養佛寶、法寶是無此「受用」功德的!
《正法念處經》形容聖僧是「所應惠施,普應惠施。」僧寶是我們恆常要布施供養的對境,是很重要的。
🔸🔹第二種清淨:布施物
供品要清淨:指的是布施物
不是搶來騙來的,如法清靜物品。
🔸🔹第三種清淨:布施的動機
要具備的是「要有菩提心」
無論在布施或供養時「發心」
和「動機」是非常重要的。
🔸🔹經典提到布施時:
「八種垢染動機」要避免
🔸1. 為名聞利養、好名聲而布施
🔸2. 被迫而布施。
🔸3.希望得好處、想求回報而布施
🔸4.來世要能夠更加富有、
成為億萬富翁而布施!
🔸5. 布施之後後悔。
🔸6.為了和他人比較,
出於嫉妒、競爭之心而布施。
🔸7. 以傲慢之心,
覺得「只有我做得到」而布施。
🔸8.前、中、後等布施,
各個階段中,不具備清淨動機。
🔸🔹布施時要「對境」「發心」「物品」都清淨正確才行。
累積很多的善,要做迴向。
做迴向時,要像《華嚴經》〈普賢行願品〉所教將所有眾生、有情所行的善「集合起來做迴向」不僅你、我、現在的善而是一切有情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一切的善,發願來集合做迴向!
🙏南無四臂觀音🙏
🌟菩薩心 菩薩行🌟
嗡嘛尼貝美吽 ཨོཾ་མ་ཎི་པད
|
|